我默默地想,慢慢的写。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和孩子们走入“她”的故事,沉浸其中那份美好。
家里书柜中那本封面已缺角,书脊有些弯曲,书页也已变得发黄的《城南旧事》是我和两个孩子最爱分享和交流的心爱之物。书的到来是孩子姑姑在长女四岁生日时作为礼物相赠的,到现在与我们已相处了13个年头。“她”的加入开启了我们家庭阅读的里程碑,我的两个孩子一前一后都在天真无邪的年龄,从看书中故事的一幅幅彩色插图而深深的喜欢上她,爱上她。从妈妈你讲给我听,到上学后的自我阅读;从天真烂漫到豆蔻年华;从逐字逐句小手指着读到手捧书本深思熟读;从似懂非懂到感悟至真品味生活;从家里读到北京城,只为追寻故事中的足迹——椿树胡同、新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还有那个开着粉红色夹竹桃的小院,甚至于乐此不疲的跑几条街去品尝撒着黄豆面的不同口味的小吃“驴打滚”,也只为体验“英子”所说的那个——入口即化、香甜入心。一切切的奔走与探寻只因书中故事的吸引和牵盼。
我依然记得,在美丽的北京城,到处雄伟壮观、风景优美,我们一家四口背着大小行囊,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表情幸福而愉悦,像是回到了自己久违的老家,更像是要去见自己挚爱的亲人,跟着导航步行七、八余公里只为重温主人公童年的那份美好。在途中姐妹俩陶醉在自己的《城南旧事》中,相互展示彼此的记忆和聪慧,大声吟诵“冬日雪后北京的天空间这样高朗——玻璃蓝天上挂那鹅毛散碎的雪花,凡是有阳光的地方都被渲染成藤萝花般的粉红色。”,“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我无法忘记那个炎热的傍晚,在美丽的北京城,我们一家人拖着疲惫的双脚,跟随着甜美的导航音,走过一个又一个胡同,穿过一条又一条街道,终于在那个拐角找到了像一把汤勺的新帘子胡同,孩子们告诉我,“英子”家曾经就住在靠近汤勺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到嘴唇的地方。找到的那一瞬间,不知是太高兴还是过于兴奋,两姐妹不约而同的背起“英子”最爱的那篇国文课《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一刻,作为离开童年已经很久的成年人,我无法亲身感受孩子们的那份快乐、热爱和喜欢,可从她们言谈、她们举止或抒发的情感以及不断的提问中捕捉到了来自故事所给予她们感情的火花、思想的共鸣以及种种的满足和愉悦。抬头间我仿佛看到了“英子”的那双大眼睛,清澈、无邪、纯真而又美好,可这双眼睛又那么熟悉,我似曾在很多地方看到过……
我又一次来到书柜前,翻动你的页脚,里面的故事依旧熟悉而亲切,指尖划过的书页,多像每天走过的日子,我们热恋书中的故事,可故事又何尝离开过我们,“英子”的勇敢、正义、善良、纯洁,不就是生活中最美好而高贵的品质吗?《城南旧事》像一抹阳光,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让人们感受到童年的那份美好;《城南旧事》像一缕清风,吹进人们心里,让人们懂的童年也有悲伤和离别。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长大,但童年的记忆却永远刻在心灵的深处。人生路上的童年会渐行渐远,但童真与善良永远美好明亮。
吕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