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多媒体专区 > 职工文苑
以书为舟 向光而行
发布时间:2025-06-16     浏览量:283

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对生活的困惑与迷茫。每日奔波于单位与家庭,穿梭在文件与饭菜、会议与作业之间,仿佛自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在责任与琐碎中机械运转。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开一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那句“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如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内心。那一刻,我意识到,是时候停下来,让灵魂跟上生活的脚步了。

于是,我重新拾起了阅读。这不是逃避现实的方式,而像是一种精神的回归。阅读不仅让我重新看见生活的厚度,也让我在多重身份之间,找到了内在的力量与平衡。从那时起,书籍成了我生活中最真挚的陪伴,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悄然滋养着我。

阅读,是做母亲的另一种温柔

我的孩子今年七岁,正是充满好奇的年纪。“妈妈,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人为什么每天要上班?”面对这些童稚而深刻的问题,我常常语结词穷。是阅读,给了我更温柔也更坚定的答案,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母亲”这一角色的真正含义。

那段时间,他迷上了《西游记》,我便陪他一起读少儿版,也顺手翻看了几章原著。我们一起讨论孙悟空的机智、唐僧的坚定、猪八戒的幽默。渐渐地,这本书不再只是他的童话世界,也成了我们心灵沟通的桥梁。他学会了用“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写作业的艰难,我则用“取经精神”鼓励他坚持到底。

更有趣的是,有一天他问我:“妈妈,你上班也像取经吗?”我笑着回答:“当然,我的妖怪叫‘文件’,我的火焰山是‘加班’,而我的金箍棒就是一本好书。”孩子咯咯地笑了,那一刻,我意识到,阅读不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让爱有了更深的表达方式。

在书籍的陪伴下,我努力成为那个会讲故事的妈妈,也在讲述与倾听中,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是照见自我的一面镜子

身为职场女性,我深知生活不会因为你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就额外宽容。我们在家庭中是支柱,在工作中是螺丝钉,在人群中是无名之辈。但正是因为阅读,让我能在庸常之中保持精神的挺拔。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初读时,我潸然泪下。作为母亲,我在追赶孩子成长的脚步中手忙脚乱;而作为女儿,我却常常忽略了父母鬓角的银丝。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让我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日渐稀少。父亲是一位资深的阅读爱好者,我对阅读的热爱,正是源自他从小对我的熏陶。如今,每当难得相聚时,与父亲分享最近的读书心得,已成为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些关于书籍的讨论,像一座无形的桥梁,悄然连接着两代人的心灵。阅读,这个看似平常的爱好,已然成为我们之间最珍贵的亲情纽带。

其实,是书籍让我变得更温柔,也更坚定。《被讨厌的勇气》教我学会设界限、尊重自己;《简约至上》让我懂得生活不必复杂;《断舍离》让我学会放下执念,轻装上阵。阅读教会我无需追求完美,但要做一个清醒而温暖的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阅读,是在家庭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家的餐边柜旁,有一个温馨的小书角,是我亲手布置的:一盏暖黄的灯,一张亲子阅读计划表,一排绘本与经典名著,还有一只孩子画得歪歪扭扭的笔筒。每天晚饭后,是我们约定的“阅读时光”,我和孩子各捧一本书,或沉默翻阅,或轻声交谈。那一页页翻动的声音,是我们家最动听的旋律。

前不久,孩子上语文课写作文,题目是《我最崇拜的人》。他写的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而是我。他写道:“妈妈会讲很多书里的故事,她是我身边最爱学习的人。”读到这,我泪湿眼眶,或许这就是阅读最美好的回响吧—你静静读书的样子,悄然成为孩子眼中的光芒。

在家庭之外,我也愿意将阅读的力量带给更多人。一次与同事闲聊,我推荐了《不被定义的自己》,谈起职场女性如何在多重身份中找回自我。交流结束后,一位同事悄悄对我说:“你说的那些,我也有共鸣。”自此,我们成了书友,也成了彼此生活中的支持者。

阅读,是我在尘世奔波中的心灵归处。它不喧哗,却悄然浸润;不张扬,却余韵悠长。它让我在家庭中更好地爱与被爱,也让我在人生路上重整行装、坚定前行。书页之间,是修行的静水深流,更是奔赴光明的力量,让我从容迎接每一个平凡却有意义的日子。

“阅读提升素养·投身强国建设”,不应仅是口号,更应该是源自内心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文字中汲取能量,在生活中笃行不怠,我们便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注入了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愿我们都能在书香中绽放,在岗位上结果,在人生旅途中,乘着阅读之舟,向光前行。

 文/谢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