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多媒体专区 > 职工文苑
逐梦地质绽放人生芳华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量:63

时光是一条河,洗净了繁华与落寞;时光是一枝笔,记录下低吟与欢歌;时光是一首歌,唱响着梦想与未来。且歌且行,在匆匆的流年中,永不停息的,是追梦的脚步。

十四年前,走出大学校门的我,背起行囊,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青春的梦想,踏入了煤田地质勘探队的大门。单位领导的重视,同事的热情,让我一路上的忐忑不安烟消云散,入职的顺利让我欣喜,我从此成为了地质勘探队伍的一员。

十四年后的今天,我已然在这里扎下根,与我一样的人,在这里认真地拼搏着、奋斗着,所有人共同勾勒着一片饱含诗意的明媚未来,倾情描绘着一幅波澜壮阔的逐梦画卷。

岁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人生的感悟,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初到勘探队,一切都是陌生的。“探寻宝藏,奉献能源”是我对地质行业的初次印象。为了能尽快进入办公室文秘的角色,完成好各种文字材料写作,带着疑问和好奇,我开始了人生的工作之旅。半个月的野外水文地质填图,我走进了施工现场,走近了钻机和勘探工作者。炎炎夏日里,我亲眼目睹了钻探工人们顶烈日、冒风雨、经受蚊虫叮咬却依然认真工作的场面,当那些画面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一刻,我听到的是地质人坚定、铿锵的步履,我感受到的是岁月的磨砺和爱岗敬业的执着。

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若不是置身其中,我不能想象,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伴着凛冽寒风的环境下,钻探工人们坚守岗位干得热火朝天。看那高高耸立的钻塔,迎风招展的旗帜,轰鸣声声的钻机和认真工作的钻工,与白雪皑皑的大地构成了一幅美丽壮阔的冬日风景。施工现场,看到泥浆喷得满身都是的工人们在严寒中忙碌工作的场景,我的内心为之震撼。

在参与单位队史和大事记的编写工作中,当一本本厚厚的地质报告、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和一段段记忆的文字呈现在眼前时,让人肃然起敬。时光倒回至1982年初春时节,陕北地区一片冰天雪地。在榆林西沙,在神木瑶镇,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近百顶帐蓬安营扎寨,推土机的轰鸣声、钻机的喧嚣声和匆忙的脚步声,汇聚成时代的强音,在空旷的毛乌素沙漠南缘与狂风的呼啸声抗衡着,一场神府找煤大会战的序幕从此拉开……战胜了严寒酷暑、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克服了啃冷馍、喝凉水的艰苦条件,陕煤地质人士气高昂、豪情满怀,在广袤的榆神府大地艰苦跋涉、纵横驰骋,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里,钻孔施工、图纸绘制、文字报告编制全部完成。至此,塞外榆林78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蕴藏着数百亿吨优质环保煤,令世人震惊全球关注的神府侏罗纪煤田被平凡而伟大的陕煤地质人唤醒了,这是陕煤地质人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谱写的光辉篇章。

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地勘人的工作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却不能忘记老一辈地质人是如何在高原荒漠地区跑二三十公里去定一个钻孔;如何练就骆驼的功能:早晨狠劲撑,撑饱了跑到野外去,整整熬过一个白昼,到夜幕降临、星斗满天,才能端起第二顿饭碗……即使“烈日炎炎似火烧”“风掣红旗冻不翻”,但钻机依然在轰鸣,地质找矿的步伐依然在前进。这是旗帜的指引,是梦想的支撑,是信仰的力量。一代代陕煤地质人对事业的孜孜追求抵御了炎夏与寒冬,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创造了成就与辉煌,也造就了一代代模范的陕煤地质人。

提起楷模,不由得想到90岁高龄的陕西省劳模俞桂英老人。听单位的前辈们讲,俞工当年是一九四队唯一的女地质队员,但她却和男同志一样攀山越岭、下沟钻洞去踏勘。1957年秋天,她随地质队到青海省岗察县,每天和队友们一样,背着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去野外踏勘,为了她热爱的地质事业,她隐瞒了怀有身孕的情况,由于过度劳累她失去了这个还未谋面的孩子。这个来自上海的城市姑娘为了追逐的地质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同志们赞扬她的奉献精神时,她却说:“我们都是一心为了工作,想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地质事业,祖国的强大,就是我们地质人共同的梦想。”像俞工一样的地质人有很多,他们的工作平凡、艰苦而重要,如同坚韧的胡杨林,深深植根于无人知晓的角落,为国家寻找矿藏,默默奉献。

七秩芳华,岁月如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陕煤地质也迎来了七十岁生日。70年来,一代代陕煤地质人初心不改,接续奋斗,足迹遍布三秦大地和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70年的激情岁月,陕煤地质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陕煤地质人用坚持与奋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小女子也有大梦想,就如暗夜的灯光,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盏,也可以亮一点,再亮一点。作为新一代陕煤地质人,我们成长、奉献在这里,在逐梦的道路上努力着、进步着,立足自身岗位,踔厉奋发,笃行致远,用实际行动践行陕煤地质人赓续奋斗的初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李丽